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私家侦探调查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7830877032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2023 推理作品阅读记录贴

发布时间:2024-05-10 人气:

  此文仅用于记录阅读推理著作之后的一些感觉,观点可能比较浅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部分作品可能有泄底。目前仅发布于知乎。

  体验感远超预期的小说,我愿称之为中国的“梅赏作品”,然而豆瓣评分却不高,很可能是因为叙事节奏无法成功表达出故事创意。

  小说中的几个叙诡使用的十分出色,核心的某类宏大诡计是建立在设定基础上的,从这点看要比单纯套“设定皮”,推理部分却无关设定的小说强出不少。第一重误导是搭配核心诡计的叙述性诡计,关于这一点前期也铺陈了不少伏笔,既符合设定又不易被察觉:比如,在馆内米罔给大家发了自己的名片,他用手机把电子版名片传输给大家。第二重误导是海底线“米罔”与陆地线“我”的关系,非常具有欺骗性。至于最后出现的那个“双生子”,感觉有些画蛇添足了。本书的问题是,部分设定直到解答部分才交代,作者可能想用设定增强核诡的冲击力,但对于设定的暗示铺垫不足,未免让人感到些许失望。 中间部分文笔有些偏网文化(尤其是主人公被背叛,想要复仇那里),节奏上稍微有些乱,换气窗的结构我在接近真解答时才反应过来。另外,结尾那几章太有梅赏的感觉了。 开头引用了 《荀子》的格言,很好的呼应了结尾部分描述的世界观,作者在某个情节上还安排了相应的彩带。作者大概率看过市川忧人的作品和电影《铁甲钢拳》。

  (更新)其中某个诡计的思路撞车周木律的《烟突馆》,但二者的实现渠道完全不同。

  梅菲斯特小说奖之中相对“另类”的作品,除去故事中胜田荣一郎的奇葩想法和行为,莫名奇妙的巧合,以及结尾那个很有年代感的建筑设计,其他方面都比较“正常”。整个故事风格上其实更加接近社会派推理,结局处理的较为圆满。另外,作者敢在开头以明确告知“双胞胎诡计”来挑战读者,是因为除了身份叙诡,他还用了另外一种叙述性诡计。

  短篇集:标题作 《透明人潜入密室》:设定系佳作,多视角叙述使得情节紧凑,动机部分还有一段逻辑流推理,科幻风之下透露着深刻的社会派内核,结尾关于侦探的反转倒并不难猜。

  《六个狂热的日本人》:首先是六位陪审团成员,从1号按顺序开始,对被告人形象的描述逐步递进。接下来从6号开始引出对案情的分析和推理,这种“狂热形象”的递进又映射在陪审团成员身上,引发了最终荒诞的结局。法庭推理写的别出心裁,讽刺性过于强烈。

  《被窃听的杀人》:超能力侦探+搭档的设定,情节设计更像一般的恋爱刑侦小说。关于声音的逻辑推理部分有些繁琐,最后揭露凶手的部分好像也没有做足铺垫,对这篇不是很感冒。

  《逃离第13号船室》:冒险类游戏的设定,随着游戏的层层推进,真相逐渐揭开。多重解答是加分点,最后反转的伏笔感觉不是很明显。

  整体读下来,最好看的还是标题作。四篇有三篇使用了双线叙事/多视角叙述,在这里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塑造人物。

  时晨的第一本书,观感略高于预期。开头氛围设置的很好,村落居民一夜之间突然失踪,网络直播队伍进村探险却走不出去,封闭的村落内发生“童谣杀人”,都较为抓人眼球。情节设计上,我在阅读此书过半时,似乎有所察觉,心里默念“但愿此书不要出现青稞反复使用的套路”,好在结尾揭露凶手时并没有让我失望。

  有一说一,本书的科普并不无聊,民俗部分很好的起到了丰富细节的作用,其他科普像北方人如何采摘松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确有其事。韩晋给出的解答过于牵强,以致于很容易就看出是伪解答,除了文中描述的漏洞之外,最大的问题是凶手怎么徒步携带那样“关键道具”?最后,数学家陈爝作为安乐椅侦探上阵给出真解答,针对伪解答提出的“后期奎因问题”是加分点。真解答是某类比较眼熟的新本格诡计,前期伏笔设置的很明显。

  本书的文笔及人物塑造方面和青稞作品存在类似的问题,尤其是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一些叙述和科普偏向写实,然而人物塑造却偏向网文/轻小说,心理活动与实际年龄不符。其次,布局上多多少少存在瑕疵,结尾揭露的人物关系,在前文缺乏足够的铺垫。部分情节的设置过于刻意,单纯为了渲染气氛而渲染气氛,比如涉及某个角色的“方言问题”。

  动漫风格的短篇系列小说:“攻气十足”的作家助手白濑,“弱气软萌”的名侦探音野顺以及“略显中二”的岩飞警官。

  《时间小偷》: 前半部分的暗示有些过于明显,以至于揭开谜底时冲击力大大减弱。

  《有毒的情人节巧克力》: 诡计的设计非常具有个人风格,动机只是停留在推理的层面,没有通过人物塑造来好好表现。这一案有类似明智健悟的人物登场。

  《雪人杀到》: 久违的暴风雪山庄模式,核心诡计的思路非常好猜。不过这篇的亮点应该是犯罪动机,冲击力不亚于《钟城》和《少年检阅官》。

  在读这本书之前接触了加贺美雅之的《绞首塔之馆》,当时的第一印象是,作品模仿卡尔的痕迹很重。读完此作,感觉作者布局长篇的功力要高于短篇。4起杀人案的谜面都比较华丽,解答部分各种元素塞得很满,有物理诡计,延时诡计,心理误导,身份反转,动机反转以及最后对德国社会政治的探讨,推理方面就公平性而言要优于同时代的很多小说。

  另外,这部作品在气氛和节奏上也处理的相当好,“满月之塔”的双重密室杀人发生之后,侦探和警方登场,然而凶手没有停止连续杀人,不免让人想到岛田庄司的《斜屋犯罪》,现在回想起来,这或许也是一种暗示吧。

  新本格元素的加入也是此书的一大亮点,“窗户是朝内开的”暗示了建筑诡计,但仍然不好猜。第一案的手法非常具有创新性,第二案融合的元素较多,稍微有些牵强,如果按照解答,帕特里克(Patrick,S.)不一定能从钥匙孔看到含着钥匙的首级。第三案是标准的岛田流,第四案的分析推演也很精彩。

  此书在人物设定上还有些硬汉派的味道,军旅出身的侦探和劲敌在解谜上相互挑战,结尾对案件的处理富有“人情味”,这毕竟是日本人在写欧美推理。

  《幸福宝贝》:文笔不错,人与灵魂之间的交互的确非常温暖,然而推理部分处理的过于儿戏。

  《玛丽亚的手指》:从局外人的视角叙述,以手指为切入点,逐渐丰富情节。部分角色如芳和先生描绘的较为立体,同上一篇一样,作者更加重视人物的情感心理而轻视故事逻辑。

  标题作《失踪假日》:女主人公奈绪的改嫁母亲离世,继父赢取了一位新的后母。为了判断后母是否多次进入自己房间以及父亲是否仍然深爱自己,奈绪自导自演了绑架案件,然而事情却逐渐失去控制…

  因为已经在其他作品中看过许多相似情节,所以反转很容易猜到。小说的前半部分比较慢热,读起来可能会有些无聊。值得肯定的仍旧是乙一塑造人物的功力,这一作给我的感觉更像青春文学小说。

  将“美人鱼”的童话故事进行改编和扩写,从轻小说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是非常耐看。核心诡计的思路与《钟城》类似,然而精妙性却远不及《钟城》。动机部分一如既往地表现了北山新奇的脑洞和强大的想象力,居然涉及到“拿破仑”,不得不服。文笔不错,最后的设定和故事的收尾部分写的还可以。

  《杀人杀人游戏》:把案件安排在“天黑请闭眼”的游戏中的确具有新意,但是这种模式在短篇的架构下仍然暴露了不少问题。

  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给出了座位的分布图和人物标识,说是不希望读者在细枝末节上耗费精力。实际上但凡认真阅读的读者,大概率不能清晰地记忆过多的人物和极其复杂的游戏过程,都会花时间往前再看一遍。我把毒杀之前的内容做了整理(如下表),可以配合作者给出的座位图进行查阅。

  小说大部分篇幅都用来介绍游戏流程和大段的逻辑流推演,导致在人物塑造,动机推测以及反转的合理性上明显欠缺火候,写成中长篇观感或许会好些。外语系的学生半中半英地说话,我也只能认为是在增加角色的辨识度了......

  《杀人鬼屋捉迷藏》:短篇佳作,在叙事和人物刻画上都要比上一篇高出不少。通过双线叙事反思细节,逐步还原当年事件真相的写作方式使情节精彩且富有张力。叙述性诡计的构思非常巧妙。

  《杀人CHESS》:家族的遗产争夺+死亡讯息。最后用血将白棋国王的冠冕染红是在暗示“红十字”么,因此确定了凶手的身份,而这一讯息被某个儿子误解,为了包庇某人所以拿走所有棋子。说实话,这篇我是真的没太看懂,如果真是这样,开篇好像没有交代方程和夏亚军到哪里捐款吧。结尾的小兵升变是什么意思,小说《寻见唐门》中的凶手又是谁?另外,每部分开头的房间描写似乎是一种暗示......

  《杀人密室逃脱》:这一篇也写的不错,密室逃脱+密室杀人。逻辑推演设置的较为严密,指证凶手的证据是加分点,而且在设置案件的同时不乏展现了解谜的趣味性。稍显不足的是对某个角色的刻画,一个勤快热心的人却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受到“异性的吸引力”而隐瞒真相......

  《杀人online》:这一作的感觉更像社会派悬疑,逻辑推理有些自说自话,好在作者最后都圆上了(方程直接找了柯柔警官进行调查)。对游戏场景的描写让我深有感触,那个多人在线网游的时代,已经回不去了......

  推荐第二篇和第四篇,总之能看出雷钧尝试在推理小说中加入一些创新元素,未来可期。

  《唤醒死人》:旧案解答还是有些许猎奇感,创意很不错;新案压根就没有解答,完全奔着崩坏的路子去的。其实情节稍微改动一下还是能写成一篇合格的社会派推理:A是新加入团体的东京学生,B对A非常爱慕,但是表白遭到拒绝。团体内, C,D,E 都对B有过暗恋,但是害怕B退出团队而不敢表白。一次在“咖喱庄”的聚会中,A被发现死亡,而B因为某个错误线索认定是C,D,E中的某人因情感怨恨对B实施了谋杀。于是,在一周年的祭日上,B在“咖喱庄”设计杀死了C,之后侦探麦卡托登场,通过逻辑推理找出了B证词的漏洞,同时推测出一年前A死亡的惊人真相。B听完后大为震撼,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中......

  《九州旅行》:情节和反转非常具有创新性,放弃描摹犯人的杀人动机却侧重侦探的脱线和恶趣味。我怀疑上一本的作者雷钧也曾读过麻耶的作品,他笔下的侦探方程有几分麦卡托的味道。

  《收束》:这一篇和《九州旅行》一样,情节结构设置的非常精妙。前面的几个故事小节具有迷惑性,直到结尾才说明这种特殊叙事的真正意图。锁定凶手的逻辑推理写的不错。

  《没有答案的绘本》:也是和第一篇类似的套路,故意把情节和逻辑设置的复杂以便增强最后反转的冲击力。喜爱逻辑流的读者看到最后可能想骂人,认真你就输了。

  《密室庄》:不去解决案件就等同于没有案件......我无线. 早坂吝 《侦探AI》(系列第一作)

  《Ep1.框架问题》:阅读体验感低于预期,以AI作为故事的噱头,但是世界观和人物的设定却完全没有达到与之匹配的格调,这便是违和感的来源。相以感觉更像套皮AI的超能力少女,科技相关的设定并不严谨。比如,她可以表现地一脸得意,可以分外激烈的哭,然而在面对强敌时却丝毫没有紧张感,我无法想象这是使用了哪种情感算法。案件在证据方面比较薄弱。然后宣称要用AI颠覆世界,消灭政府的“八核”成员之一,就这样单独去抢AI相以顺便灭口主角,结果被警方击杀。这一重要的行动竟然如此草率,“八核”这样的水平难道还能统治全世界?

  《Ep2.符号接地问题》:观感比上一篇好一些,起码在诡计的设计上呼应了标题,对“八核”成员的塑造依旧随意。

  《Ep3.恐怖谷效应》:这一篇的伪解答稍稍有些新意,从现实角度来说并非完全不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性格(私以为偏胆小内向的人有可能采取这种方式壮胆),倒是真解答相对平淡。......写到最后又出现了“快,准,狠”的网文式反转。

  《Ep4.恐怖谷效应2》:用到了之前的设定算是加分点,案件的设计相对不错,只不过对于真森和合尾创的感情关系铺垫不足,导致解答部分有些自说自线.中文房间》:全书收官之作,亮点应该是图灵测试中使用的叙诡。最后瓦解“八核”的不是主角团,而是各怀鬼胎的成员......

  总的来说,名为侦探AI,但对AI相关的讨论浮于表面,仅仅讨论了几个小点,如何让人工智能拥有独立意识这点在大的世界观背景下没有提及,而是直接给出了设定。案件的推理都设置的比较简单,似乎不能作为卖点。轻小说的写作功力上,早坂老师明显不及西尾和北山两位老师,情节人设较为肤浅,“八核”的塑造甚至不如柯南里的“黑衣组织”。

  标准的本格“诡计流”小说,暴风雪山庄的布置,嫌疑人一个接一个的出场,接着出现了杀人预告,然后是连续杀人。从作者为数不多的作品似乎可以看出,作者也是专攻密室的推理作家(和国内的鸡丁一样)。

  标题“密室黄金时代”暗示了书中所用的密室手法都是偏向于古典本格。我很佩服鸭崎先生于2022年仍在尝试古典密室,但是,不得不说,全书六个密室的核心思路都已被前人所用,在此书中被重新进行了包装。其中,包装最好的是第1,5,6案的密室手法。我察觉到作者极有可能是受到了《侦探学院q》的影响,蜜村在解答时提出“提示有9个”,风格实在太像q班了。多米诺骨牌密室的操作思路很像《栖龙馆事件》中的“香槟塔密室”,最后所谓的终极密室其实也是类似《降灵术师杀人事件》的副诡计,只不过天树征丸用的是“挂锁”。

  接着来说一下这本书的亮点,首先是在“比拟杀人”上的创新,这个很对推理小说迷的胃口,值得肯定。第二亮点是抛出了关于“密室免罪”的法律探讨。全书在文笔和人物塑造上都非常轻小说化,但是没有注水,最后部分写的很精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从作者的描写体会到日本似乎也存在严重的“学历歧视”问题,不知道作者故意设置的戏剧桥段是为了单纯迎合青少年,还是为了反思一些问题。

  系列的另一本书《密室狂乱时代的杀人》大概率用的都是新本格密室手法吧,“岛田流”,“叙诡”和“建筑诡计”快点来吧。附上一张鸭崎先生的照片,日推新生代作家,他的Twitter头像是一只鸭。

  由绫辻行人编导,佐佐木伦子主笔的漫画。整部作品最成功之处是这个被影像化的叙诡,随着叙诡的揭开,密室的难度瞬间降低。后半部分又变成了熟悉的“馆系列”模式,不得不说绫辻真是渲染气氛的高手,凶手所说的话在不同的解读下变得毛骨悚然。

  案件的最终解答“古典味”很重。佐佐木伦子在漫画中插入了一些轻小说喜剧元素,增强了剧情的趣味性。关于作品的主题,只能说有时候对某一事物拥有强烈兴趣未必是一件好事。

  记叙了“我”(有栖川有栖)和犯罪学副教授火村英生拜访小说家真壁圣一的故事,真壁圣一是一位专攻密室的推理作家,标题“第四十六号密室”是这位作家转型前的最后一作。

  写作方面能够体会到有栖川老师的俏皮和幽默感,即使“警方调查”的部分出现大段灌水也不会过于无聊。印象最深的描述是,由“我”推测犯人迟迟不离开书房的原因居然是“怎么搭钩掉不下来啊,妈妈”。另外,火村和有栖川的关系更像是亦师亦友,大学时期火村能被有栖川的作品吸引,从某方面说他对有栖还是抱有些许赞赏和期待的。

  推理方面处理的比较简单,半开放密室的解法使用了古典本格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参照阿加莎的《古墓之谜》,同时加强了心理误导。动机在日式作品中属于是经典的一类,不过铺垫不多。

  标题作《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探讨乘坐首班车去上学的日常之谜,标题一语双关,结尾比较黑色幽默。

  《梦之国没有摩天轮》:这一篇的章节标题挺有新意,学弟伊鸟在摩天轮环绕一周的时间内巧妙地提醒了“我”,运用的叙事技巧非常精妙。

  《弃猫和兄妹吵架》:父母离异后,“我”和许久未见的哥哥在公园的休息室中探究弃猫主人的身份。结尾有些出人意料,展现了青崎扎实的逻辑推理。

  《三月四日,下午两点半的密室》:毕业典礼之后,“我”为生病在家的煤木户同学送来毕业证书和影集。整个故事很暖心,我成功的解开了煤木户同学的“密室”。这篇以及尾声对之前的短篇做了联动。

  《动物园的暗号》:在濒死之前留下如此复杂的暗号,莫非这篇也是为了迎合日本的铁道迷?

  《俄罗斯红茶之谜》:不是逻辑流而是诡计流,诡计元素偏老旧。从某方面说是为了写成推理小说而把毒杀诡计复杂化,因此情节设置得过于生硬。找个时机分散他人的注意下毒并把特殊容器处理掉不就完了,何必如此大胆的去以身试险。

  这几个短篇以现在的眼光去看比较平淡,后两篇有一种为了推理而刻意设置谜题的感觉。

  背景:海角市的小职员吴寒峰跟随女友汪雨涵回家见家长,却遭遇了多起不可能犯罪。

  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极为复杂,前面偏网文化和流水账式的叙述使人昏昏欲睡,好在最后四章还有些起色。在我看来,本书有两大亮点。首先,本书的主线使用第三人称叙事。阅读时一直在思考“谁会是解开谜题的侦探”,会是吴寒峰?谁知最后画风一转,漂流瓶中留下的并不是类似《无人生还》和《十角馆》的“自白”,而是记录整起事件的手记,最终变成了“安乐椅侦探”的模式。这个布局有些新意。第二亮点在于此书的诡计。我只能说作者对于物理诡计的研究已是

  ,北山猛邦恐怕都不敢这样写。如果你钟爱猎奇的诡计和华丽的炫技,这本书可能很对胃口。但是你要是更加关注情节逻辑,此书的很多地方都不合格,比如受害人居然敢在没带眼镜的情况下去见疑似凶手的人物,法庭推理过于儿戏等等。动机也是走的猎奇风格,前段时间还读过一本类似的。

  人物塑造扁平,被害人刻画比较深刻的部分可能只有被杀前的内心独白。 能看出作者致敬了绫辻行人,然而却没有写出绫辻恐怖诡谲的氛围,前几案的死者出现后,其他人就立刻开始推理和分析,比如“凶手是怎么走进沼泽的”“死者进入洗漱间发生了什么”,没有体会到人物情绪的波动和内心的恐慌。到了木筏逃生部分观感稍好,能体会到一些紧张感了。18. 东野圭吾《名侦探的守则》

  以诙谐的文笔调侃本格推理中的常见模式和套路。系列小说人物拥有区别于作者授予的思想,并能随时跳出小说之外,从某方面说也是“meta推理”的一种。东野不仅从作者的角度进行吐槽,也探讨了读者和观众的心理对本格创作的影响,这一点在《时刻表诡计》和《两小时短剧》中尤为明显,所以我不认为这部作品是在讽刺“本格推理”,更多的应是对于本格发展受限的无奈,比如:

  《P的妄想》:没想到是新本格。和阅读《云雷岛》时的感受类似,我对“新本格+安乐椅神探”的组合模式一直持有怀疑态度。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异想天开的诡计和想法,安乐椅侦探是否真能对上凶手的脑电波。比如在峰原让慎司去调查前,似乎没有线索暗示了房屋结构的特殊性,峰原是怎么想到“被毒妄想症”的另一种解答的?

  长时间被卷起地毯自然展开之后有可能产生卷边,警方上门调查可能会注意到画室的地毯没有铺平。

  《F的告发》:也是为了突出情节的意外性而牺牲了一部分逻辑。我个人最初的想法是两人配合作案,一人负责开门而另一人行凶,行凶的人在被害人死亡后再进一次房间建立盲点来误导警方。不太理解作者给出的解答.....既然警方都能请来F系统的供应商负责人,那么只要采集三人的指纹和系统内录入的进行比对不就立马真相大白了么。警方居然会忘记确认这一点,还要麻烦安乐椅侦探出场......

  《C的遗言》: 情节发展虽然有些老套,但比想象的要好。“反推理”的切入部分写的不错。

  《Y的绑架》:手记推理,叙述和人物刻画相对前三作都有质的进步。不过很遗憾,我已大致猜到作者要玩什么花样,最后的两重反转都在考虑之内。想法虽然不错,但逻辑推理很不扎实,伏线交代欠佳。行长改头换面伪造法律执照,作者说是就是吧,没有伏笔我不清楚他们是怎么推理出来的。查案的时候但凡透露一些他在京都长期生活过的迹象都行,然而他似乎连“Y字型的鸭川河”都不确定,熟悉程度还不如只来过几次京都的明世。

  轻小说风格 + 偏重口和无厘头的情节,不愧是梅赏出道的作者。好在小说最后,荒诞之中透露着对人性的反思,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一点艺术色彩。

  《两张面孔》:作为心理,悬疑题材的短篇是佳作,但作为推理小说未免有些薄弱。本来以为最后大哥通过发现不合理的蛛丝马迹逐渐醒悟过来,没想到是借他人之口将事实全盘托出,证据部分也是一带而过。有一说一,这位作者的叙述水平和对人物情感心理的描摹比上本书的作者高出了好几个台阶,意识流的感觉很强。

  《化石钥匙》:社会派推理,围绕残疾女孩的家庭悲剧展开。最后的反转很有冲击力,但是动机和伏线方面处理得还是有些简单了,扩写成中篇可能会更好。

  《奇妙的委托》:悬疑推理,反转的伏线设置的有些牵强,比如不小心搞错高额委托费的情节(委托费送到了“我”手上)。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布局不大可能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标题作《鼠之夜》:布局最为诡谲的一篇,“死去的白鼠”富有深层含义。叙述性诡计用的出神入化,对于故事的某些场景描写记忆尤深。

  《二重生活》:反转有些过于刻意了。回看故事的前半部分,原配在知道丈夫有情人的情况下,还会往丈夫身上喷洒香水去刺激情人?显然,作者打算误导读者,但是没有处理好具体细节。

  《替身》:又是关于“两性关系”的反思。和前面的某几篇一样,通过叙述隐物关系和巧合来制造反转。

  《敞开幽闭之门》:故事以“不良少年”为主题展开。剧情上加入了一些猎奇元素,但逻辑的合理性下降,叙述相对前几作显得不那么流畅。

  作者文笔虽好,但主题的重复度太高。这部短篇集至少有一半的故事都在讨论“两性关系”和“婚恋出轨”,读者或许会感到审美疲劳。

  《车站》:加入了新的重要人物,诡计倒是很简单,这篇的看点主要聚焦在人物的互动上,同时引出了御厨帮的往事。

  《流氓》: 主要揭露人物过往和塑造性格,御厨仁父母的矛盾点居然和柯南的“毛妃”一样。

  作品的主要问题作者在最后一卷的后记中也提到了——故事主题缺乏一致性,三卷完结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逻辑流中篇,通过胶带和吸尘器的位置发现表盘的玻璃碎片,通过被害人“受伤的左手”以及手表的特殊戴法推断现场破碎的其实是凶手的手表。最后是最关键的一步,凶手在犯案后把自己破损的手表和被害人完好的手表都拿走了。如果只是需要临时出席聚会,换表后没必要把那只破损的一并带走。那是因为,凶手在自己的手表上刻了姓名缩写(有别于被害人的缩写,聚会好友知道他也不抵触这么做),在火村教授的排除法中被锁定了。

  摘录一点原文:这个业界并没有多余的空间让不赚钱的人吃闲饭,而为了让后起之秀有路可走,先把前面的三流现在人等清除掉,也是极其自然的行为,不能不遵守游戏规则。就像我曾在作品当中说过好几次,所有的弱者都要有死的自觉。当然,我丝毫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属于三流等级,也许在推理小说当中算是比较冷门的,但并不代表作品本身不好……会这么想的,似乎只有我自己。

  就如同熊谷尚人在书中所说,这个世界口口声声说要改革创新,却仍然是个保守的空间。我感到忿忿不平,痛恨那些孤立特殊风格作家的人,痛恨这个只会拥护老旧传统的世界。我并不是认为新的就一定好,旧的一定不好,我尊重过去,也不会将传统埋葬。虽然我很抱歉没有读过那些前辈的书……艾勒里昆恩、克莉斯蒂、还有……呃,江户川乱步等等,对于谁发明什么开创什么,谁钻研什么完成什么,我一无所知。但是……我所继承的并非传统,而是形式。说得更夸张一点,我甚至以为《占星术杀人事件》是一个历史刑案,而《馆系列》我连一本都没看过,所谓的「三大推理奇书」我也只看完《脑髓地狱》而已,至于福尔摩斯跟金田一耕助,我完全不熟。我是看了京极夏彦才知道讲谈社的推理丛书,看了森博嗣跟清凉院流水才知道有梅菲斯特奖。(节选自《后记》)

  ............就算传达不到也别怪我们,问题出在你身上,应该检讨你自己的销售通路,尤其是差劲的商品内容,而不是来怪我们——我知道读者会提出这样的反驳。......我还是想要纠正你们不认真的态度。既然有空责怪我们,何不把时间拿去写故事,在抱怨以前先改变自己的商品——我知道更有读者会这么说。但是,如果实在不擅长写本格派推理,也不想朝这个世界发展,更没有兴趣可言,那就很难在这个领域成功,即使能够成功吸引到新的消费者,恐怕也很难一直伪装下去。很抱歉,我没有那么高明,就算写出大量的复制品,也无法复制作者的定位。所以……我要写只有「我」才能写的故事,一直写下去。(节选自第二章)

  背景:身为高中生的我(田所)和葛城在学校合宿期间偷偷前往拜访推理小说家财田雄山,却因为雷击产生的山火被困在了财田家的“落日馆”......

  以我之见,此书并没有网上评论说的那么拉跨,比建筑诡计更为精彩的是作者设置的伏线,比如到久我岛家时闻到的烧焦味,似乎是雷声的巨响,以及对建筑图隐藏空间的暗示等等。开篇就留了两个悬念,第一个是对小出反常行为的描述,第二是去久我岛家时葛城对某件事情的察觉。故事的高潮部分,随着山火的逼近,葛城在众人面前开始逐一回收伏笔,悬疑和紧张感增加,直到逃生的最后一刻,情节还在反转,冲击力非常之强。杀人动机这一方面采用了非常经典的“猎奇风格”,然而这并不是全书的侧重点。

  可以看出94年的阿津川受动漫的影响颇深,主要表现在一些情节和人物内心的纠葛上:如“立完Flag就死”,“侦探之间的信仰之争”,“对失去友情的悔恨”等 (“信仰之争”可能是遭到批评的主要原因......)。看到结尾我也逐渐明白作者切换视角叙述的原因了,总之作者想法很多,加入的元素也很多,故事没有按照传统暴风雪山庄连环杀人的模式发展,而是更加接近轻小说的模式,中间部分插入的回忆使得情节不是那么的紧凑。

  另外,故事中出现的是“落日馆”标题却是“红莲馆”,结合机关建筑想到了《火烧红莲寺》。

  背景:我(前岛)是私立清华女子高级中学的老师,但最近却屡屡遭到生命威胁......

  东野圭吾在1985年发表的出道作,漫画由霜月加代子绘制,相较原作省略了前岛的一些心理描写。推理方面感觉有些瑕疵,凶手不能保证竹井老师会同意互换角色的计划,所以之前采用误导动机的手法非常冒险。不过,东野讲故事的能力是真的优秀,每个出场人物都刻画丰满,情节离奇曲折又有一定哲理性。印象深刻的是对青春期少女心理的剖析:

  “ 对她们而言,最重要的应该是美丽、纯洁、没有虚伪之物,有时候那是友情,有时候是恋爱,有时候更是自己的身体或容貌。当然,更抽象的回忆或梦想,有时候也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企图破坏这些重要之物的人,或企图从她们手中夺取这些重要之物的人,是她们最憎恨的。”

  背景:警察局接到了一起疑似毒品交易的举报信,为了不打草惊蛇,委托杜落寒(杜公子)前往调查,而“我”(许飞,杜的邻居)为了照顾他陪同前往。

  文笔方面感觉接近成书年代的网文风格。前期人物对话略显轻浮,各种插科打诨和毒舌吐槽,许飞去医院探望杜落寒,把旅馆内所有人物都吐槽了一遍:就是展现那种直白,粗浅的印象。这样塑造人物的写法感觉不是很好。另外前半部分的叙述跳跃性太强了,比如在列车上写到了刘湘姐姐(那个毁眼的女人),旅馆遇到刘湘时姐姐也没有提及,好像直到后半部分才借旅店老板之代姐姐的下落(如果我没有漏看的话)。

  这本书同《红莲馆》一样,亮点都是故事的伏线设计。 最核心的那个盲点非常好猜,原因是标题的暗示性太强,预留的线索也过于充足。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应是盲点揭开之后关于姓名的那一段逻辑推理,那是非常高杆且本土化的设计,犹如金田一《电脑山庄》般的震撼。其他有一些小的细节设计也还可以,比如 “枸杞和红色的葡萄干”。

  《冰裂纹花瓶杀人事件》:文笔方面整体而言还不错,作者对青春少女的心理拿捏到位,除了几处对话如“不吃完就涨房租”,“口才这么好怎么不去《非诚勿扰》”略显幼稚和尴尬。因为是系列首作,有一半篇幅交代了人物设定,案件和推理设置得比较简单,柯南和金田一的既视感很强(死亡预定,搬上司求救,嫌疑人互爆,手法演示......)

  《丧钟馆杀人事件》:主角之间的互动和萌点依旧保持在高水准,不过家访式探案过程就显得干干巴巴,配角脸谱化。推理部分,看到勒毙我以为是类似《雨夜庄》的手法,没想到诡计盲点更接近《名侦探柯南》。丧钟馆的传说选择了放在案件后交代,所以动机过渡地相对自然。感觉去掉乱七八糟的转折,为凶手增加一些留白,故事会变得更有深度。另外,尾声方小缘的加入有点突然。

  《冰雾山庄杀人事件》:这一作感觉更接近日系了,作者在布局上的进步肉眼可见。三起案件,前两起的结合是个亮点,反转和XX都编排的不错。雪地密室的物理诡计很有想法,不过结冻的衣服在夜间低温下可能会结冰,作者似乎没打算以此作为线索。比较遗憾是配角的塑造,我没想到上一部的方小缘下线得这么快。作者还留了两个尾巴:夏落的成名之战和“傀儡师”莫亚。

  背景:少尉艾米利亚受到情报局长官亨利的指派,与炼金术师特蕾莎一同前往水上蒸汽都市参加“第四神秘”的现世与昭告。在典礼前夜,最关键的人物却在三重密室之中被杀害......

  以太:大气中看不见的“第五元素”,可被炼金术和嬗变术操纵。炼金术师:据称世界上只存在7名炼金术师,一位炼金术师死后,世界上又会诞生另一位具有神印的炼金术师。不过,文中出现了一位突破规则后天炼金术师。炼金术与嬗变术:嬗变术是炼金术的下位替代品,嬗变术无法实现“第六神秘-元素变换”,只能通过以太改变物质的形状,温度和状态,使用嬗变术会留下嬗变痕。异端狩猎:信奉赛斐拉教会的教徒对赫尔墨斯的神秘力量表现否定,最后演化成杀害嬗变术师和炼金术师的极端行为。国家政治:四大国家,亚斯塔禄王国,巴力帝国,在海上移动的雅姆共和国,宗教国家沙普什,国家急需招募炼金术师来扩充实力。赛斐拉教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势力,教会的前任代表,也是炼金术师的提欧塞贝娅在“异端狩猎”中被误杀。阿尔卡黑斯特:亚斯塔禄王国成立的特务机关,从事炼金术相关的研究和收集情报。剧情框架上很像森博嗣的《全部成为F》,从某个角度而言,特蕾莎就是“女版的犀川创平。不过本作在性格塑造和感情线的铺设上与《F》有明显区别。三重密室诡计在设定的包装下特别出彩,人物的身份反转写的很好。男女主角的初次邂逅非常有趣。

  背景:情报局局长亨利给阿尔卡黑斯特指派了任务,让特蕾莎和艾米利亚调查位于亚斯塔禄王国和巴力帝国交界的“水银塔”,找到重现第五神秘的线索(麦格努斯的遗产)。抵达之后,艾米利亚遇到了熟人。此时,塔内众人被暴风雨所困,更糟糕的是出现了连续杀人事件......

  伪解答参考了《新月市的奇迹》, “借力点” 的逻辑推理结合斩首动机让人眼前一亮,可谓是诚意满满。真解答用的是一类相当经典的建筑诡计,相较前者在严谨性上有所下降:某位角色一直没睡,难道没有发现机关启动时墙壁出现的异常?也没有听到砸穿天花板时的巨大声响?真伪解答都用到了嬗变术的设定,是个加分点。建筑暗藏的特殊意义令人回味。

  接下来是作者给出的示意图,有的版本可能存在些问题,比如部分楼层是上北下南,部分楼层是下北上南,要特别小心。小说的节奏非常慢,对此强烈建议删减费拉古德教授的戏份,作者设置这个人物可能就是为了注水。什么吉普赛民族,什么星光体幽灵,我要真想了解德法民俗也不会上你这。故事大概过了1/3的篇幅才正式进入主题。关于这1/3,除了感情线的铺垫,对 “吹笛人”和人狼城历史的探讨,其他的有必要详写么?然后是人狼城内部接连发生的惨剧,馆式的恐怖氛围写得有模有样。详细叙述的谜面只有两个:置物室的双重密室斩首案和武器房的幽灵骑士消失案。搜查的途中还出现了镜子(要素察觉),莫不是又要玩利用反射原理的古典诡计?最后部分居然还有“人狼现形”的桥段,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的诡异和神秘。

  和德国篇类似,开头近1/3的篇幅都在介绍星光体兵团残存的人狼(包括利用“人狼不耐银”的设定用银制的子弹杀死人狼),可惜这不是设定系推理,写这么多玄学的东西到最后可能又是“天谜地解”。我以后去类似孤岛,古堡的场所,是不是也得先找个人占卜......

  后半部分的框架和德国篇大致一样,不过是以日记的形式叙述,留下了3个密室案件。一些区别于前作的细节设计相对亮眼,比如罗兰德在地下室的遇袭,似乎是非常重要的伏笔。结尾部分的反转还行,凶手的身份逐渐明朗。

  1. 德国篇里的雷瑟起码保住了一条命,变得意识不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警方找不到人狼城。

  伪解答2(黎人): 人狼城不是双子城,而是四座孪生城堡,一对双子城与另一对双子城距离很远,窗户看不到。疑点:只是根据“修士传说”中的痕迹消失而提出的想法,无法说明这次事件的本质。2. 罗兰德的日记从河流飘下,被农夫发现送给了他的恋人萝丝。萝丝又把日记给了二阶堂兰子。3. 有人在阻碍警方调查人狼城。

  密室诡计和身份诡计多多少少都能猜到,都是延用了古典本格的心理诡计。最惊艳的还是核心的宏大诡计,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考虑成书的年代,这本可能是今年建筑推理的top1。

  动机还行吧,毕竟见过更加离谱的,不过凶手竟然敢选择二阶堂兰子作为观众......既然结尾直升机都出来了,就不怕给你来个航拍么......

  (更新)近期回看这一本,发现故事逻辑还是有不少问题。就凶手的身份和杀人动机而言,制造密室毫无必要,把人一个接一个地直接杀掉也能营造恐怖氛围。何况雷瑟的逃脱不在计划内,所以不是为了挑战世人而刻意制造密室。只能说核心诡计的强大光环掩盖了其他方面的不足。36. 伊坂幸太郎《一首小夜曲》

  其实不是推理小说,是六个以“邂逅”为主题的情感短篇。前面两篇恋爱味比较浓,后面的几篇写得更加发散,哪怕是《化妆 makeup》这样略显尴尬的遭遇,也有主人公传达的善意和包容,总体而言情节相当轻松治愈。

  小说的语言风格平实幽默,譬如“你打算没看完XXX就这样死去吗?”“能叫你大叔就不错了”之类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背景:我(柊一)和堂兄翔太郎,以及大学时代的五位朋友一同前往深山的地下建筑探险,同时遇到了迷路的一家三口......

  特殊的环境酿造了特殊的动机,使得这部作品不落俗套。明明有足够的时间求救,凶手却选择了最为自私的方式,可见人性之恶,作为今年日推圈评分最高的作品名副其实(参照祭典网)。

  《如巫死苏生之物》:复员归来的不二生因为个人的特殊信仰,在封闭的村中村里成立了宗教。而在一次骚乱中,却被发现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这一篇更像变格猎奇之作,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直接抛出了解答。“布袋男”这个人物似乎是为了伪解答而添加,对于情节发展没什么作用。

  《如兽家吸魂之物》:恐怖氛围较为浓厚的一篇,叙诡配合建筑诡计将三个作中故事巧妙地串了起来。作者在不同的故事中对兽屋的环境细节处理到位,一部分叙述中还加入了meta元素。

  标题作《如魔偶携来之物》:刀城言耶和其责任编辑祖父江偲拜访收藏魔偶(诅咒土偶)的主人,之后在“卍”字型的展厅内发生了袭击事件。核心是通过简单的逻辑链判断行凶者在偷听,接着引出了所用的叙述性诡计。这个故事或许不应该使用中篇的体量,水文字的地方太多。几个伪解答显得很违和,基本上都是心证,而且都由同一个人提出,会让人感觉刀城过于轻浮。最后的meta元素还有些看点。

  《头发变短的尸体》:谜面是尸体的头发为何变短,伪解答很容易就能猜到,真解答的内核是某个经典的古典诡计,但是伏线的布置过于简单。想要写好这类故事可能还需加长篇幅,增加更多的细节,不然就会写成“柯南单集”。

  《回旋转盘W!》:一案分成两案写的方式挺有新意,保险柜上放射状数字刻度的设计不错。

  《廉价诡计》:真没有想到这个系列居然还有主线,而且冰雨对于这种雇佣杀人的做法仅仅停留在解密的层面上,只因他们是旧识么......另外凶手也刻画的这么萌,不愧是“二次元推理”啊。角色关系的处理明显逊于《金田一少年》,看看后续如何发展。

  《十元硬币太少了》:单凭一句话进行推理就不可靠,但作者采用了一种较为讨巧的写法,即让两位侦探承认自己的推理只是多种可能性中的一种,再让穿地警官带来与推理不谋而合的真相。

  《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主线案件,还有御殿场和片无的感情戏。毒杀诡计也是常见思路,关于地板的部分有些夸张,不如说是凶手靠近尸体时把毒药撒到指定位置。一个短篇交代的内容过多,所以很多细节比较粗糙。

  背景:Maple Leaf 乐队的六名成员相聚于汤泽的旅店,为最后的表演进行排练,其间发生了失踪事件......两起事件的谜面都是尸体在房间中的消失和重新出现。

  作为第一批新本格作家,笔下人物还没有现在这么轻小说化,故事偏向写实,除了侦探之外的角色都塑造到位。侦探信浓让二在本书的最后1/5出场,个性太强,且三观特立独行,有些不讨喜。

  背景:神红大学电影研究部打算在夏季前往紫湛庄拍摄灵异电影,在出发前收到了恐吓信,疑似与去年某个成员的自杀有关。因为大部分部员的退出,文学系大二学生剑崎比留子邀请“神红的福尔摩斯”明智恭介和“助手”叶村让一同参加。另一方面,疯子教授滨坂智教和班目机构正在附近进行某项恶毒实验,导致紫湛庄周围出现大量丧尸。在丧尸环绕的山庄内接连发生了多起杀人事件......

  在这里我主要想讨论漫画在人设方面与原著小说的不同之处,个人认为漫画的处理比小说更加成熟。

  1. 漫画的人物更加生动鲜明,尤其是明智学长这个角色。在这里叙述顺序的调整起了很大作用,作者把明智与叶村初次相遇的情节后置,增加了他接手校园案件的一些细节,以致于悲情味变得更浓。原著小说的结局凶手已经产生了厌世情绪,直接自我了断了,而漫画中凶手却没有死,原因之一是因为信号发生了变化,叶村收到了明智留下的短信(

  )。这里再一次把这个角色升华了一个高度。所以后来去监狱探望凶手时,凶手产生了如下的感慨:“我们失去了重要的人,世界再也不是从前的样子。但是我,只在意失去了什么,忽视了现在陪在身边的人。”这个结局改得好,改得太好了,真是神来之笔。

  其他几个人物如名张纯江,高木凛,七宫兼光,立浪波流也处理得也不错,有几分社会派的味道。2. 剑崎比留子的人物形象在漫画中显得更为柔和。在原著中,比留子一心想要得到叶村,因为明智想加入活动,所以比留子主动去找他“交易”,而漫画中比留子表现得更为含蓄,只是提出了邀请。

  “刚才那番对话真的让我难以抑制愤怒。那人虽然总是不知道在想什么,可我以为她至少应该有点常识。什么助手不助手的,这种时候她还惦记着解谜吗?无聊透顶。”

  当初明智和叶村因为奶油苏打而结缘,如今比留子和叶村也因一杯奶油苏打而重新确立了侦助关系。

  推理部分也简单陈述下,第二案的诡计其实和北山《雾切》那本是相同的思路,房卡的手法也是重新包装了常见的心理诡计。逻辑推理和“whydunit”解释的不错,但案件的公平性有所欠缺。

  背景:比留子和叶村继续调查班目机构,发现之前的感染事件早已被人预言。两人顺藤摸瓜找到了W县的真雁地区,却被告知两天内将有两男两女死亡的预言......

  前半部分的叙述太“平”了,节奏很慢,暴风雪山庄的形成虽有新意,但完全没有写出紧张感。

  很多结论都像是直接给出的,“心证”的内容过多了,无论是毒杀还是动机的推理。如果真的相信预言,哪还有必要去交换杀人,杀同性只需再杀一个,而异性要解决两个,还有暴露的风险。“预言转接”也是在解答部分跳出来的设定,就这一点而言凶手换成其他人似乎也符合逻辑。最后的反转和叙诡也让人感觉在自说自话,证据完全不充分。推理部分除了挂钟的逻辑还算严谨,其他都是老诡计的重新包装,而且长枪的部分和《八云树》几乎一致。利用“gender”和“sex”的区别进行误导是个绝佳的点子,可惜在文中只是假设的一种。

  研究员和先见女士的故事明明可以写得更感人,但在书中就像是赶着写完一样,伏线的布置差了一些。

  比留子的感情戏倒是比前作写得好,男频网文风没有那么重了。不过作者对她的塑造依旧有些随意,前作那么急切地想找个助手,是因为自己的“体质”想尽快解决案件。而这一作开头,比留子打算瞒着叶村独自前往调查,思想的转变未免太快了。

  布局和设定很有想法,更接近悬疑轻小说,从推理小说的角度看对细节的打磨还是不够。

  背景:剑崎比留子接受了企业成岛IMS的委托,和叶村以及佣兵团队前往废墟主题公园的凶人馆,寻找班目机构的研究成果,没想到研究成果竟然是独臂巨人。众人在馆内与巨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话说回来,这小说人物的脑回路还真是新奇,居然利用“死神特质”主动去吸引事件,果然不作死就不会死......

  双线叙事+第一人称叙述+不全的姓名,我就知道肯定有“XXX诡计”,然而结尾还是被惊艳到了,几个不同类型的XX合在一起用。高潮在双线交汇之处爆发,同时还解释了故事的一个设定。第二次斩首案的不在场证明诡计用到了两个特殊设定,这两个设定在前文都已给出,所以公平性上没有太大问题。比留子作为安乐椅侦探的几段推理值得一看,两次斩首的动机也是清新脱俗。

  建筑的设计很有意思,单纯说是“建筑诡计”可能会有争议。严谨的说,主角团利用了复杂的建筑地形与巨人博弈,两次拿钥匙的作战都写得很精彩,有冒险小说的味道。其次,建筑结合了巨人的设定,参与到凶杀案的逻辑推理中,但是没有特殊的大型装置,也没有起到误导作用。其中一个设计和夕木春央的《方舟》有点像。

  感情戏的描写大幅度进步,没有了那些网文式的男性意淫。比留子与叶村因为巨人被建筑隔开,她用推理逼迫某个角色保护叶村,劝说叶村停止查案而保护自己。叶村因为自己被过分保护感到自责,作为“助手”他想帮助比留子揭露真相而不是依赖她,分别前两人隔着铁栏握手非常暖心。第七章关于安乐椅侦探的讨论强调了助手的重要性,原文中提出助手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查验和筛选有效信息,再提供给侦探。结尾两人相聚,叶村决定继续待在比留子的身边保护她。(有点中二但是还行)

  这班目机构的背景铺得够大,三本书三个设定,作者下一本要打算怎么写呢......

  快速读完的作品,故事的主要剧情如下:新生二本松翔原本想加入推理小说研究会,无意间却发现了“难启之门研究会”,入会并认识了其他四位成员。纯德女子高校老师远峰委托研究会调查一年前失踪的学生冰室凉香,于是一年后的现在,借着冰室家举办活动的由头,成员鸣海和远峰等人作为第一批拜访者前往流冰馆。后来,除鸣海外的其他成员发现事情不对,作为第二批访问者前去救援,却在馆内找不到人。两批人通过电话相互联系,得知鸣海他们在昏迷后被带到了和流冰馆一模一样的封闭空间......

  核心诡计于成书年代而言的确是很有想法,还安排了障眼法做了误导,但是具体细节上有一些纰漏,不是作者的问题就是翻译的问题。如果按照第15章的解答,第8章中翔和由井探索的带窗户的房间是在什么位置?如果是在二楼,他们被关期间那一群鉴识人员怎么从大门进来的?好像去探索之前出现的只有那一个警察头目吧。启动机关必须通过按钮,还是说在房子外也可以启动?

  XX因为翻译的关系变得很容易猜,作案动机无话可说,其他的也不太想多说了,只能说梅赏对作者还是比较宽容......

  背景:能源学院某课题组的师生坐火车前去参加某地举办的一场大型学术研讨会,途中导师被害于自己的卧铺间内,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成了犯罪嫌疑人,却无人拥有作案时间。雪夜,列车意外停车,又有两起命案接连发生。随着晚点时间越来越长,列车正慢慢成为“孤岛”…… (摘自本书的简介)

  情节本土化的推理小说,生活气息较浓,模仿痕迹没有那么重,这是值得肯定的。核心的盲点也非常本土化,处理得很好,这应该是得益于作者长期乘坐火车的旅行经验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无足迹诡计。推理风格接近古典派,通过针孔数量的异常,着装的不自然,纽扣的位置,鱼钩丢失的数量等进行逻辑推演。因为要制造本格的谜面,有些刻意的设计也能理解。

  另外,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待提高,尤其是人物这一块。我举一例说明,在第一节的末尾,作者一下子接连抛出了4个人物,他们是研一和研二的学生,但却没有任何记忆点,无论是肖像还是性格。之后用“游戏”塑造人物并非上策,这和雷钧那一篇《杀人游戏》有着类似的问题,游戏机制本身就复杂,读者还要去弄清楚谁是谁。作者对这4人样貌的具体描述还是出现在案件的问讯过程中。(或许在一开始把各个人物的身高体型做一个比较是更好的处理,毕竟在最后这可是锁凶的关键线. 木元哉多《阎魔堂沙罗的推理奇谭》(梅赏/第55届/2018)

  《更衣室谜案》:首篇交代了整本书的设定:沙罗对被杀者进行灵魂审判,被杀者可以通过已知线索自行推理犯人,如果失败了会下地狱,而成功之后可以通过时间倒流复活。小说文风较为轻松,奇幻要素多于推理元素。推理的公平性不够,在解答之前并没有暗示杂志和没收的是同一本,值得一看的反倒是死者复活后,沙罗救人的桥段。

  《被冻结的真相》:公司职员滨本在冷藏室被货架砸中导致冻死。推理凶手用到了一个冷知识。沙罗更像是具有特殊能力的心理医师,帮助被害人疏导压力并重新认识自己(按照这个套路,读者肯定能想到被害人都是可以成功复活的)。结局又是治愈的心灵鸡汤。

  《笨蛋的推理秀》:朋友的闺蜜自杀,弟弟去找哥哥却被黑帮成员围殴致死,这是悬疑感较强的一篇。作者在沙罗审判的情节中加入了一些戏剧性元素。

  这些故事似乎更适合放在《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上,不知为何被选为梅赏。

  背景:重庆市发生了多起失踪案,犯案者在现场留下了带有刑具图案的符箓,刑具博物馆的馆主袁秉德是这方面的专家,警方便与其来往密切。陈爝和韩晋因为袁秉德的去世造访了刑具博物馆,却被一场大火困在地下的“鬼门关”......

  相对《傀儡村》和《五行塔》,本书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进步。叙述上作者发挥了自己一贯擅长的优势:用中国民俗元素制造悬疑氛围,因此故事不无聊且流畅度高。布局上,比起《傀儡村》对怪异现象“走近科学”式的解释,《枉死城》为最后的逃生机关设置了伏笔,显然更用心。人物上,两位主角都比前作成熟不少,陈爝看起来有点教授的样子了,而韩晋在感情线上表现得更为克制,两人之间的对话不尴尬。作者借角色之口对前作的不足表达了自嘲。

  《路上的黑暗》:(背景)山岸坐在出租车上,既害怕被人当成出租车抢匪,又害怕情妇割腕自杀的事情暴露。//(评价)小说的反转非常好猜,山岸的心理描写是作者设置的红鲱鱼,线索过于明显。故事结局有些耐人寻味。

  《请找到我》:(背景)警方接线员接到一个九岁孩子的报案,电话那一端声称自己被绑架了。然而经过警方调查,这个孩子早在九年前被绑匪杀害…… //(评价)语义上的叙诡设置得相当出色(“绑架”在情节中的真正含义),主题上有对人性的反思。

  《黑夜的另一面》:(背景)叶子在一时冲动下杀害了情人,之后面对不知情的原配,她展开了一系列的心理博弈…… // (评价)三重反转,只猜到了第一重。茶几上摘下的男用眼镜到最后也没有解释,可能就是单纯为了误导读者而设置的线索。最后是非常标准的欧亨利结局。

  《孤独的关系》:精品佳作,也是三重反转,不过情节设计比上一篇更复杂。开头描摹了野木冴子在游乐园的独白,让我以为是职场女性的年龄焦虑,随着部长出现,部长夫人单独找到她,悬疑感逐步递增,结果用到了一个经典的诡计。写得很好,但是我觉得连城的短篇集不能一口气直接读下来,读者会对“两性主题”的悬疑产生审美疲劳。

  标题作《无颜的肖像》:(背景)旗野康彦非常欣赏大师荻生仙太郎的画作,某日他被仙太郎的遗孀找到,希望能帮忙在拍卖会上拍下仙太郎的遗作,因为作为主办方的收藏家不允许和大师有血缘关系的人入场......//(评价)只能说故事的立意不错,但表现效果一般,拍卖会上人物立场的反转有点牵强。

  背景:成濑将虎是一家公司的保安,同时身兼数职。成濑无意间救下了卧轨自杀的麻宫樱,与她产生了感情。另外,他帮助学弟阿清的女朋友——久高爱子调查其家人意外死亡的真相。小说中插入了两段回忆。其一是成濑年轻时卧底黑帮调查杀人事件的经历,其二是他帮一位叫安藤士郎的学生寻找女儿。故事的最后三线交汇。

  这部作品是典型的“社会派+叙诡”的模式,主要聚焦的社会问题是黑恶势力伪装的保健品公司对中老年人实施的诈骗和犯罪。另外,安藤士郎的经历反映了婚姻对子女教育的影响,结局部分也有对养老制度合理性的探讨。因此,核心的叙述性诡计在作品的主题下表现合理。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叙诡,而且叙诡揭开的方式处理得很好。

  1. 主人公的恋爱观具有迷惑性。成濑给我的感觉是很花心,非常强的人(或许和混过黑道有关),也就是处于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时期。

  2. 人物的语言习惯起了很大的误导作用。首先,“我”和麻宫樱,妹妹绫乃以及阿清的对话很有活力和朝气。书中还交代阿青是青山中学的在校生,间接强化了这一误导。

  要说伏笔,其实也是有的,比如“我”和妹妹去听讲座时没有任何人起疑(注意讲座的宣传标语)。

  贯井德郎《合页之疑》:安乐椅侦探+手记推理,果然又是叙诡。通过给合页上油的行为锁定凶手。

  我孙子武丸《漂流者》:主要情节是众人在海面上发现了漂浮的救生艇和失忆的男人,通过他所携带的手记进行推理。把手记放到救生衣以备万一的细节尚可,但主叙诡另人无语。凶手实施杀人行为后居然不逃跑,警方来取证或是宿都会暴露。我孙子老师在结局还秀了一波喜剧天赋......

  歌野晶午《幸存者一人》:四篇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篇,前半部分读起来较闷,同时悄悄地设置伏线。后半部分利用双线叙述逐一揭开真相,情节多次反转。歌野晶午将人物的思想活动表现得细腻而丰富,岛上的连续杀人事件本质上还是人性的博弈。因为意外,关口永远不会回到岛上,为情节增加了一层悲情氛围。故事的结局是open end。

  唯一有点瑕疵的地方是这个“替罪羊计划”:关口计划折返时留下一艘小船,伪造几人上岛的痕迹。既然有船,岛上的人不至于傻到放弃逃生。警方若是上岛看见饿死的众人必然会产生怀疑。

  背景:我(David Mallin)和搭档 George Coe 受 Emmett Cash 的委托去解决一起“消失”事件,那里正在进行房屋拆除工作。他们的工头 Fred Wallach 出于某种原因要造一座小屋(文中称之为Shed),操作步骤是先用混凝土造一个地基,然后用吊车把房子放上去, 最后用螺母固定。因为操作失误,房子的方向放反了,房门面对着栅栏。虽然房门是向内开的,但是房子与栅栏的距离非常近,Fred就被困在了房子内。第二天,众人发现房子已被螺母固定,但是Fred失踪了。众人在商量之后,强行把房子和底座一并吊起,发现地下室的活板门和入口不在同一位置。在地下室内找到的是被枪杀的两人——工头Fred 和 银行抢劫犯 Marty Coleman,吊车员 Ginger Dyke 被当作第一嫌疑人......

  小说成书于1978年,情节发展的模式比较传统,通过持续家访式的探案缕清线索和人物关系。谜面是两个密室,如何逃出小屋和进入地下室。前者因为“吊车”元素的出现很容易想到解答,后者由复杂的机械操作促成,结局意外性做的还行。

  这些谜题在最后都被岛田老师给圆上了,其中的“恐龙咬人”想象力十足,我还特地上网查了照片。主叙述性诡计撞梗绫辻行人的《黑猫馆》,另外还有建筑诡计。

  这小说的布局很厉害,手记中陶太对于“污染”的恐惧照应了他的猎奇设定,不过对于人物行为动机的解释过于主观。我不知道有些情节御手洗洁是怎么推理出来的,比如他是怎么想到旭屋会找护士的。类似的情节还有如“见到儿子有了依托但自己失去了至爱,精神失常而坠楼”;野边乔子不将旭屋送往医院的原因是“认为留下照顾旭屋能改变自己的贫困生活”。这些都是为了自圆其说而产生的主观臆断,我知道御手洗君可以大胆假设,但是作为读者看到这大概率会感到“眩晕”。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岛田老师水文字的技巧:科普生物学心理学,描述石岗产生的幻觉,最后一章把手记相同的内容重复一遍等等。

  背景:侦探白川龙马是著名的犯罪调查专家,也是个嗑药的瘾君子。十年前,因为私仇,他被一个男人刺伤而死。十年后,他的几个学生来到白龙馆拜祭他,却发现白川的侄子百谷朝人背后中刀,被人杀死。除了临时照顾侄女的冈下没有来,其他的四人(笃美,泷野,泉田,钏)因地震产生的火山气体(硫化氢)被困在白龙馆。众人商量之后,打算将各自的推理分别写在笔记本上,放入保险柜留下真相。犯人害怕自己暴露,在酒中下了LSD(麦角酰二乙胺,致幻药物),意图杀害所有人而隐藏罪行。

  之后,冈下协侄女登场,发现了百谷和四人的尸体,还有4篇推理手记。因为是在幻觉状态中写下的,事件的解答和动机一篇比一篇离谱。冈下的侄女通过对比和逻辑推理,发现了凶手“藏木于林”的手法,即模仿其他三人写下一篇假的“幻觉推理”(凶手并没有被致幻)。

  故事的布局相当大胆。四重推理在特定的框架下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又不会觉得雷人。

  严谨的说,这本小说是三线叙事的结构。第一条线是说一个叫香坂诚一的人联系了身为小说家的我,打算出售一个“凶手是读者”的灵感。第二条线是香坂诚一的备忘录,记录他年少时的一些故事。最后一条线是我拜访心理学家古濑博士的经历,介绍了他所进行的超能力测试。

  个人感觉有点无聊,整本小说仅仅是套了一个meta的框架而已。作者叙述香坂诚一的过去,是为了塑造性格和解释动机,我能理解;叙述保险相关的细节,是为了动机而埋下伏笔,我也能够理解。但是,关于“超能力实验”的情节与主题和人物毫无关系,这是明目张胆的灌水。作者不会是想用这些证明被害人可能拥有感应能力吧......

  似鸟鸡《被困住的三人与两人》:四名美国逃犯闯入了某个封闭的山庄,绑架了两名日本人。人物间对话的误导性很强,“小声地说话”是不错的伏笔。

  雾舍巧《第十三个护士》:用了和上一篇类似的结构,我也大致明白了作者的用意。Pig is Pink D 只是单纯的锁凶暗号,核心叙诡其实是我这个护士两次昏迷所产生误导。整篇小说行文乱乱的,里面的红鲱鱼诡计,场景叙诡用得都非常牵强。

  歌野晶午《不在场,名为罪》:侦探信浓让二出场回,故事发生在《长屋杀人事件》侦破的前夕。开头的第一人称和挑战读者误导得非常成功。案件本身是实打实的逻辑推理,由放在门口的冰箱和反锁的房门推断出九点五十分凶手还留在417号房,从被害人被换衣服的操作推理出原先的衣服上沾到了什么东西,从戴在内测的手表表盘推理出凶手是女性(一般情况下女性的习惯,可能有点牵强),给被害人戴上手表其实也是意图伪造行凶时间。

  个人认为逻辑的解释有点瑕疵,417和418两间房的阳台是联通的,在418的森本极有可能是凶手,然后伪装成第一发现者(一开始我以为是这个叙诡)。文中说因为信浓和渊上听到他在练吉他,所以产生了不在场证明。事实上,这个不在场证明完全可以用录音装置伪造,行凶之后可以将录音删除。小说没有排除这一点。

  麻耶雄嵩《情人节往事》:叙诡处理得比较简单,更吸引我的是“铃木是神”的这个设定。这好像是麻耶“神明系列”中的一篇,有机会会拜读一下这个系列。

  七月镜一原作,杉山铁兵作画的青少年侦探漫画,充满了青春中二的气息。漫画中有一位建筑师,因为对黑暗的渴望,造了7间杀人建筑,并向侦探杰诺发出了挑战书,奖励是杰诺失忆之前的记忆。失忆之后的杰诺同时也失去了对人性的洞察,他在棒球场事件中遇到了女杀手D坂艾拉,两人经过关系上的摩擦后成为了一同破案的伙伴。

  《棒球场杀人事件》:短小精悍的热身案件,核心是对某个经典诡计的重新包装,说实话包装的不错。话说D坂艾拉的刺杀目标真的是杰诺么?如果是的话,为何还要担心暴露身份?杀杰诺时为何还要犹豫?

  《星期三的委托人》:伏线流,调查佣兵小队成员连续被杀之谜,解谜部分的分镜画得不错。

  《缪斯在歌唱死亡》:第二间杀人密室,发生在音乐大学中的案件。建筑的设计更加猎奇,凶手的杀人动机极度扭曲。

  在这之后的是几个日常短篇,对杰诺,艾拉和鬼首警部都进行了塑造。值得一提的是《棒球场》的坑填上了,艾拉不杀杰诺是因为有暴露身份就放弃计划的规定。这里留了两个坑,艾拉的第一次杀人以及她父亲背后的神秘组织。

  《运载死亡的铁路》:第三起密室案件,发生在列车上的溺亡密室。解答简洁有力,凶手利用“谎言感知”的设定所做的伪装也还可以。不过,目前的几个主线案件在悬疑氛围的布置上还是差点意思,大多都是快进到侦探直接上场解决案件。结尾出现神秘人物。

  《杀害那女人的日子》:很经典的叙述性诡计,也照应了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细节上做的不错。

  《猎人的死角》:推进主线的案件,推理的成分较少,主要是针对杰诺所制造的无差别狙击事件。我想警方不能直接封烟过去抓人,因为狙击手可能会击杀人质。艾拉的父亲再度登场,关于杰诺的身世又挖了坑。另外还有一个疑似伏笔的操作,感觉艾拉去买饮料可能是借口,因为她没有选择公园的自动售货机。而下一篇《杀人码头》的开篇,艾拉直接选择了自动售货机购买冰咖啡。

  《杀人码头》:盲点的设计尚可,这种拎手提袋的姿势可能在上个世纪比较流行吧。

  《隐神岛事件》:从这里开始走悬疑推理的路子了,本格元素就少了许多。几个事件关联在一起,反转之后再反转。隐神岛天主教相关的历史为后面的暗号解读埋下伏笔,第四间杀人密室是一个大型的自毁装置。

  之后,回到墓碑馆,引出了犯罪调度人——男爵和苍之学院,男爵对杰诺的身世也有所了解,主线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无面的恶魔》:背景设置在由人工智能管理的苍马镇,结果写成了智械危机。案件在设定和逻辑上都有太多漏洞,每分钟1000次频率的脉搏是怎么测出来的?智能手表不是通过血液透光率的变化判断心律数值?另外,我认为高级AI的识别系统应该不会允许同一生物体拥有多个ID。

  《幻影剧场》:第五间杀人建筑,情节重心放在杰诺的回忆上,案件做的很粗糙。

  《红锈之路的枪声》:发生在艾拉父亲所处的黑帮中的案件,解释了艾拉第一次杀人的情节。艾拉所处的组织就是普通的帮会,看来是我想多了......

  《要塞岛的侦探》:第六间密室,猎奇式建筑诡计,同时利用机关的操作逻辑锁定凶手。杰诺和艾拉的关系再度升温。

  结局部分:最后一间“杀人密室”登场,作者几乎汇集了所有的主线人物,展开华丽的对决。这个“记忆转移”的设定在别处看过类似的。唯一没填的坑是杰诺第一次和第二次失忆中间的故事,要是杰诺和kinoo的互动再多一点就好了......

  加贺美雅之《绞首塔之馆 》:很早之前读过的短篇,属于“舅舅探案”系列。核心手法是卡尔所用的经典诡计,心理误导以及凶手的身份对于阅读量大的读者应该不难猜。

  折原一《时之穴》:表面上是三线叙事,实际上有两条线只是用来丰富人物。值得一看的是形成密室的原因,但本质上还是属于巧合类型。另外,文中用了一个小小的叙诡。

  大山诚一郎《她不会杀死佩辛斯》: 弗兰克怀疑自己未婚妻的母亲被人骗婚,想要提醒但岳母她却抢先一步被瓦斯毒杀。现场是类似胶带密室的布置,把鹦鹉转移的理由和红鲱鱼的设计都做的很不错。这个案子其实有点像柯南炎之魔犬篇的第一个案件。

  西泽保彦《阳台上的尸体》:被害人被关在阳台之中,阳台玻璃门从外侧上锁,房门却没有上锁。第二节开始剧情突变,查出案发时有超能力使用的痕迹,接着推理出玻璃门其实被两次上锁。情节上安排了一些干扰项,故事亮点是whydoneit, 即制造密室的动机,非常异想天开。

  背景:沈泽峙和记者肖晴参加了龙城爱乐音乐厅举办的一场音乐会,中间发生了命案......

  这是现阶段花费时间最长的,看过最烧脑的逻辑流推理小说。可以说在逻辑推理这方面,作者确实用心了。本书设计了多条长且复杂的逻辑链,大致整理如下(会有些许剧透),有几个切入点非常喜欢,多重推理是对“后期奎因问题”的又一次诠释。

  意外性2:圆号诡计➔恶作剧表达对乐团的不满(学姐);尸体被第一发现者搬到了外面(李静)

  逻辑链2:衣柜到房间的三组拖痕➔不可能是多人合作杀人;烟灰缸两侧的血迹➔凶手不可能同时杀害两人;凶手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给两人换装,拖痕➔凶手不可能在杀人后埋伏,攻击第二人。经排除得出结论:被害者之一是凶手,杀害另一人之后被人杀害。

  逻辑链3:领带打法不同,衣肩压痕 ➔凶手和被害人换过衣服 ➔ 凶手是男性;乐团成员手机上交,凶手打开过电视机➔凶手通过直播演奏的小节数来判断时间➔凶手没有佩戴手表(...);综上所述,32人排除至5人。

  逻辑链4:时刻表,门把手上的指纹 ➔ 凶手时间紧,之后曾返回现场善后;时间明明充裕却急于确定时间,被撕毁的行事录 ➔ 凶手察觉到行事录上还有一位来访者;时间表计算,走廊摄像头检查出入➔确定神秘访客在6个人之中;通过采访中祁未从的语气,嫌疑人对肖晴的态度 ➔ 确定神秘访客和祁未从的性取向(心证)

  意外性3:通过神秘访客确定了和被害者的约定时间,在估算的时间内5位嫌疑人都有不在场证明。

  逻辑链5:隐藏性取向的方法 ➔ 当晚两名被害者没有交换身份,之前的线索是假的 ➔ 重新确定行凶时间 ➔ 5 选1锁凶。

  虽然很佩服作者苦心设计的逻辑,我的阅读体验却没有那么流畅。行文风格偏向轻小说和青春小说,以大段的逻辑推理为主,夹杂着不少音乐相关的炫学。反对歧视女性本是非常严肃的主题,作者使用的技巧却是塑造刻板浮夸的反派形象,并在第一章进行反复强调。借用某豆瓣评论的话说:情绪输出太强,文字缺乏理性。作者可能也想把沈泽峙塑造成特立独行,异于常人的侦探,但是搭配这个主题你就会发现,他的某些行为也体现了对女性的不尊重。其实日常生活中更多对女性的歧视是隐性的,要想表达这一主题还可以更加深入。

  标题作《咚咚吊桥坠落》:很经典的叙诡,致敬某本侦探小说。谜面是一位叫行人的露营者,穿过吊桥抵达悬崖之后发现吊桥破碎,只剩一根绳子。行人被某人推下悬崖,桥下溪边的人没有看到有人经过吊桥。

  《伊园家的崩溃》:绫辻君从前辈作家井坂南哲处得知伊园家的惨剧。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幸之处。核心是主妇笹枝遇害案和小猫毒杀案,主妇案的监视密室非常经典。结局耐人寻味,揭露真相反而酿成了更大的惨剧。

  《出人意料的凶手》:这一篇很早之前在贴吧看过。绫辻君自己编过一部推理剧,却不太记得凶手是谁。真凶的确出人意料,meta的感觉很强。

  背景:伦纳德-沃尔被指控因巨额遗产而杀害一名寡妇,他向梅亨先生寻求帮助,希望他做自己的辩方律师......

  看了原著和1957年拍的电影,电影版本所带来的沉浸感明显更强。一是改编和填充的细节恰到好处,使剧情更加丝滑;二是演员的演技炸裂,尤其是沃尔夫妇的表演,极具误导性。小说版本把“发现信件”前的法庭辩论部分一带而过,电影版则是着重描述了这段剧情。情况越是对辩方不利,辩方越急于打翻身仗,所以当韦菲爵士(Wilfrid Robarts,在电影版担任沃尔的律师)接到电话后,虽然嘴上说着不怎么相信,但最后还是去了火车站。这个火车站的设计可比原著的贫民区要强多了,这位“辩方证人”急要着赶火车走,实际上是不给爵士留下任何破绽。电影的最后5分钟设计了双重反转,揭露了所使用的身份诡计和心理战术,而原著并没有第二层反转。电影版爵士最后所说的“killed him? She executed him. ”是画龙点睛之处。

  电影对韦菲爵士的塑造也另人印象深刻,在法庭上,为了佐证女仆因缺乏助听器而听到的内容不可靠,爵士在说到关键信息的时候刻意压低声音。女仆因听不清楚而询问,恰恰证实了她所提供的证据可能不太可靠。在得到信件之后和控方律师打赌,表现了他自信满满的心理,但是最终宣判之前,却又发现事情进展得过于顺利而产生怀疑。韦菲爵士对工作的执着和与看护护士的互动也非常有趣。

  背景:六名大学生从五千名候选人中杀出,进入了 SPIRA公司最终的群面。六人被告知,如果发挥出色会被全部录用,于是团结一致齐头并进。不久后,由于地震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录取名额改为一人,六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 SPIRA 公司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经营类似Facebook的社交网站,很受年轻人群的推崇。

  波多野祥吾(男,叙述者),立教大学经济系的学生。森久保公彦(男),来自一桥大学。小说风格:社会派 + 逻辑流 + 叙诡 + 心理博弈 + 治愈这是在未来大概率还会仔细重读的一本书。恐怕随着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增加,我对书中关于求职体系的探讨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原来作者现在34岁啊,我还挺喜欢文字间洋溢的愤青味。“幕后黑手”的动机是紧扣小说主题的,比动机更神的却是主角之一从求职者到面试官的心态转变:求职时背诵模板这样司空见惯的行为,在当面试官时却认为是在参加朗诵比赛。果然和其他的几位主角一样,对不懂装懂,包装自我的应届生产生厌恶之情。

  靠近结尾的这几段回忆很好地点明了“人物的复杂性”,面试官无法从几小时中判断求职者的资质,大众自然也无法从几张照片和某段经历论断一个人的全貌。

  这本小说的亮点之一就在于动机的逆转。应届生和企业之间相互欺骗可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难以轻易改变的现实。果然,小说针对这一批判的现象也未能给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不过,有一点我认为是真的:一般而言,求职者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尤其是应届生求职。对于公司而言,招聘并非是要挑出最优秀的人才,而是找出 “相对合适” 的人,能够保证基本工作的完成,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即便被录取的人不能完全胜任岗位,也可以通过试用期逐步引导。但是从求职者层面而言就不同了。面对五花八门的征才方式,他们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展现出对工作的匹配度,有的人甚至连简历没被看到就被刷掉,小说对这一点也进行了批判。我相信这一现象在经济下行,岗位供不应求的环境下会显得更为突出。九贺所执着的fair, 更多的应该是站在求职者的层面。所以应届生求职落选,并非都是因为能力不行。正如那位人事部长鸿上达章所说的,面试的必胜绝招终究还得靠运气。或许关于这本小说面试求职的部分在之后再看又会产生不一样的心得体会,然而作者并没有在动机交代之后结束,而是将小说的主题升华到更高的高度。波多野的和解群面结束之后,波多野曾打算给Spiralinks 的人事写了一封信,揭露 ”幕后黑手“ 的所作所为和嶌衣织的黑料,最终他却放弃了。从波多野给九贺和嶌的信中不难看出,波多野的内心还不足以强大到接受伙伴的背叛,他还是依恋这六个人的小群体,喜欢小组内的每一个人。凭借这一信念他开始拜访其他5人的亲朋好友,探究这些黑料背后的原因,于是就有了那几段MP3。同时,波多野也得出了如下的感悟:同表面相比,月亮背面的地形起伏更大,陨石坑多得扎眼,群面时信封里装的东西就是我们不想让人看见的背面。谁都有不愿被别人知晓的一面,因此这世上既没有完美的善人,也没有绝对的善人。所以他和解了……而最后他对嶌进行表白,我相信这两人的感情线打动了不少人,而这也是另一个和解的原因。嶌的哥哥小说种嶌为新人铃江真希进行培训,铃江真希看到了嶌桌子上的歌手的照片,并表达了对歌手相乐春树的爱慕之情,而嶌的反应是像是偶像塌房之后的冷漠(当初真的没有察觉这里是重要伏笔)。后来嶌为了找回自己的信封,即使有脚伤还奋力奔跑,这不仅是侧面烘托,同时还引出了嶌和哥哥的回忆,完善了这条暗线。所以,嶌拿到了自己的黑料之后,心结也解开了,之前因为哥哥遭受批评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而现在她由衷地感激波多野的保护,对铃江真希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最后的面试小说在结尾部分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情节:嶌作为面试官之一,面试了一个声称拥有敏锐洞察力的女大学生。可能最终嶌认为这个女生想法过于单一和不成熟,因为这个女生坚信能看透一个人,所以有更深感悟的嶌在她的名字旁边画了叉。之后这个女生质疑了公司的一个谎言,那就是带有桌游、飞镖的会议室是否只是宣传用的摆设。人事女职员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了高明的话术进行欺骗,而女孩最终选择了相信。最终,嶌把她名字边上的叉改成了圈,我想是因为嶌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她认为女孩看清现实之后能够更快的成长。浅仓不愧是社会派作家的后起之秀,题材有新意,经历时间跨度的写作方法增加了小说的厚重感。62. 麻耶雄嵩《献给麦卡托与美袋的杀人》《听见远处琉璃鸟的叫声》:(背景)美袋跟随好友增冈参加同窗会,对一位叫佑美子的女性动情。期间发生两起案件,一人被杀于厨房,另一人死于形成密室状态的书房,书房的其中一扇门通往美袋的房间,所以美袋成为最大嫌疑人,最后麦尔卡托鲇登场解决案件。// (评价)结尾回收伏线的方式很有新意,不过这种解答放到国产剧中大概率会被当作烂梗,可能只有阅读了一定量的正统推理作品才能体会到解答的趣味性。

  《化妆男人的冒险》:(背景)高松死在房间中,尸体有两处怪异之处,一是被人化妆,二是除了致命伤还有一处刀伤。//(评价)果然又是短小精悍的逻辑推理,藏木于林。另外作者成功地塑造了麦卡托鲇的性格,因为行程被耽误,所以拿人出气并不择手段。

  《水难》:(背景)五位女性前往拜祭受难而死的同学,两人死在旅馆附件的土窖中。另外,旅馆中似乎存在幽灵,麦卡托自称心灵侦探进行调查。//(评价)可能是篇幅受限的原因吧,线索和推理处理得非常随意。我和美袋君一样,看到这样的解答想打差评。

  《乡愁》:(背景)麦卡托给美袋看了自己写的小说,让他猜案件的凶手。这次的事件是双重密室杀人(屋外的雪地无足迹密室和室内的房间密室)。 //(评价)三重解答,看完却提不起劲。第一重解答比较常规,后面的就是叙诡。第二解答的叙诡揭开也没能对故事核心做出解释。设置的伏笔过于抽象只会让人觉得牵强,或许这就是麦卡托的恶趣味吧(毕竟这个故事是麦卡托所写,他有故事的解释权)。

  《彷徨的美袋》:(背景)美袋被人打晕带到了山上,而这似乎与他的好友浦泽大黑有关。 //(评价)简单的逻辑推理:房间里开着灯,窗户在晚上打开会进虫子,所以是在白天开的;但行凶时间是在晚上,推导出凶手在自己房间行凶然后搬运尸体;在白天开窗说明搬运尸体是在白天,凶手有夜晚不能搬运尸体的理由,因此锁定凶手。熟悉麦卡托的读者应该能猜到最后的逆转。

  《往西行驶的西伯利亚特快》:(背景)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特快列车。

推荐资讯

17830877032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7830877032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17830877032
微信号: 17830877032 添加微信